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于2019年4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进行召开,展会期间公司杨凯教授于4月15日参加由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长三角流域水体环境改善技术论坛》,并开展了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水环境协同保护机制与途径探讨——以跨界河流太浦河为例”为题的专题报告。该论坛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魏化军主任主持,主要分为开题致辞、主旨报告及互动交流三大环节。
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
上午9点25分,论坛正式开幕,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陈东辉理事长对论坛进行了开题致辞。随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柏国强总工程师做了题为“长三角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思考与探讨”的主旨报告。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陈东辉教授做开题致辞
公司杨凯教授依托水专项(2017ZX07207003)《金泽水库水质调控与稳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相关工作开展了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水环境协同保护机制与途径探讨——以跨界河流太浦河为例”为题的专题报告。
杨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跨界河流太浦河的现状与协同保护面临的冲突。太浦河作为流经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典型跨界河流,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地区供水结构的调整,太浦河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其主要承载着流域安全行洪“高速通道”(泄洪排涝)和水资源配置的“清水走廊”(供水)的功能。但由于上游江苏吴江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区域内分布的纺织印染企业达300多家,污水处理厂近40座;且太浦河沿线广泛分布着船舶加油站、油罐仓储、水泥化工等工业企业设施,对太浦河水环境保护及清水走廊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太浦河流域近年来频发的流域性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尤其是2013年发生的二氯甲烷事件以及2014年2015年连续发生的锑污染事件,不仅对太浦河下游水源地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因锑污染超标而对江苏吴江地区相关印染企业实施停产、限产的措施使得江苏吴江区域经济发展利益受损。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水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的建立日益迫切。
杨凯教授从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顶层协议、流域机构主导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功能与规划对接的流域水功能分区、基于制度和法规推进的流域联合执法与治理、基于信息共享的应急联动机制与积极探索体现共治共享共赢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太浦河区域水环境协同保护机制与途径。
杨凯教授同时强调,在流域联合执法与治理过程中,应该严格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推进流域联合执法,规范和整治太浦河沿线排污口、水功能区开发利用及涉水建设项目情况。在基于信息共享的应急联动机制中,应深入探讨太浦河污染物排放与水量变化的联动响应关系,建立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在探索太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杨教授以“浙皖对赌新安江,流域协同太浦河”为上下联形象分析了太浦河流域较新安江流域水环境协同保护的差异,并指出太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体现区域共治共享共赢,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
太阳集团tcy8722杨凯教授做专题报告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同济大学陆志波教授、《给水排水》杂志社张杰副社长、东南大学吕锡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郑涛总工程师等就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相关领域也进行了相关专题报告。
撰稿:杨梦杰
编辑:李培聪
摄影:杨梦杰、肖绍赜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