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cy872219级研究生联合团支部举办“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直播课学习讨论活动

发布时间:2020-02-29浏览次数:129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中国的科研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研环境。若无学术诚信,谈何科技创新。只有以诚信为土壤来涵养,以实事求是为阳光雨露来浇灌,科技界才能肩负重任,筑就创新高地。
      为了让研究生们树立和增强科研诚信和创新的意识,2020年2月28日14:00,太阳集团tcy872219级研究生联合团支部组织全体同学线上学习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开设的视频直播课,主题是“科研诚信和科研创新”。直播课总时长近三个小时。蒲院士从科研诚信的内涵、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科研创新的本质以及科研与创新4个方面展开论述,对科研不端行为,如剽窃、造假等行为进行界定和批判。
1
      通过观看直播课,各位同学的感触颇深。科研诚信是对科学的尊重,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负责。科研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而诚信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科研创新是需要以诚信作为底色,在不断的质疑、争辩和挑战权威下打破传统,寻找新发现。
2
文:曹闪闪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
附:部分员工学习感想
王艳林:
      今天通过慕明院士的讲座,我对于一些灰色地带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要相信科学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我们想要什么结果就能得到什么结果,而是常常得到和我们所想象的不一样的结果,从此发现自然现象的新规律。因此,相信自己,坚守科研底线,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

孙焕法:
      如果把科研当成伴侣,诚信与否就是忠诚与否。作为硕士研究生,无论以后是否继续科研工作,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科研工作,现在就与科研为伴。因此,对于伴侣,我们要忠诚。科研诚信是对科学的尊重,是对自己的负责。一篇文章跟随我们一辈子,甚至我们生命结束之后,它的使命仍没完成。因此,莫以恶小而为之,小恶伴终生,小恶积大恶,莫把肠悔青。

史晓叶:
      中科院的蒲慕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在科研路上需要注意的诚信问题,科研这个圈子最注重的就是创新,而你如何在自己有创新点时,与别人交流完善自己的项目时又不被别人所抢先,这是今天老师讲的其中一个方面。其实,我认为,防不胜防,我们永远不晓得别人到底值不值得信赖,所以这需要学术界的每个科研人自己要把好“诚信”这一关,踏踏实实搞学术,不走邪门歪道,不走捷径,不抢夺他人成果。

孙琼:
      蒲院士关于科研诚信及创新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剽窃、期刊撤稿等事件层出不穷,学术失信不仅影响自己的一生,也会阻碍科学的发展。作为研究生,应以身作则,担负社会责任,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科研竞争与合作氛围,共同维护良好的科研风气。

王越:
科研诚信与科研创新并不割裂,诚信是创新的基石,它能避免我们在提出创新思路时走错方向,从而增强创新取得成果的可靠性。身为研究生,我们要始终做到科研诚信,打好基础,积极进行科研创新。

王一凡:
      科研诚信对学术界的所有科研人员,特别是作为研究生的我来讲都十分重要,通过观看这次的讲座,对自己在今后科研方面受益匪浅。严谨的科研态度,真实的科研成果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道路上,端正科研态度,潜心科学研究。

秦梦寒: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是科研工作者的底线。学术环境的优劣影响着科研水平的发展。科研诚信,我们任重道远。有人说,时代越难,越要警惕。有人说,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因此道:莫要急功近利,诚信做事、诚信立人。

王岳鹏:
      蒲院士对“灰色地带”进行了重点讲解,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科研中,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合适的数据操作或表述,不能够故意去选择符合自己假说的数据,隐瞒与自己结论有冲突的结果。我们要杜绝为了自己的个人荣耀而去博取大众眼球的行为,杜绝为了个人利益或者科研资助去夸大自己的科研成果。当我们通过交流获取了他人的想法或者实验方法时,我们不能够据为己有,抢先发表科研成果,而不与他人共享,或者注明他人的贡献,这些不端行为都应属于剽窃的范畴,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