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太阳集团tcy8722卓越育人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太阳集团tcy8722课程卓越研讨工作方案》内容要求,扎实推进学院卓越育人、卓越课程相关工作, 2月18日晚19:30-21:30,生态学专业组织教师对已开设和计划开设的校通识课程进行研讨。本次研讨采用腾讯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会议由韩骥老师主持。
通识课程建设作为卓越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建设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传授为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提升员工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现在的学校通识课程体系呈金字塔形分布,自下而上分别包含分布式课程、核心课程、经典阅读课程、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生态学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肩负着学术卓越反哺育人卓越的重任。此次研讨,各位老师着重对李德志教授开设的核心课程《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以及阎恩荣教授计划开设的《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生态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
《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生态学》是拟建设的面向全校员工的通识课,位于通识课程体系的塔顶。因为生态学是探索“自然哲学”的一门理学学科。在科学发展史上,对主要自然规律的认知,对重要概念和理论学说的诠释,无不贯穿着试验求证、逻辑归纳与演绎、思辨和抽象、模拟和预测等人类思维智慧。本课程按照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演进脉络,精选7个重大理论突破,讲述其产生的时代和学术背景,杰出生态学家的学术贡献,尤其是观点争论、思维方式演进,培养和夯实员工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同时,安排2次自然认知专题考察,强化生态学思维认知特点,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寻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最佳关系,思考和分析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生存和环境挑战以及解决对策,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将重点介绍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科学问题、前沿进展、研究方法等,希望员工深刻认识和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制约因素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学和环境学基础,增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循环经济的理念,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情怀。面向卓越课程的高要求,课程将进一步确立高阶的教学目标,并分为四个层次,分别对应于核心素养持续发展、国际视野、持续发展、明德乐群、基础扎实和反思探究。将对本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更新,以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同时,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员工尽快学会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和引导员工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将进一步确认其在培养方案中的基础性地位,旨在为不同专业员工奠定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通识性知识基础,充实员工的知识结构、训练和深化员工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课程还将在现已成型的课程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以体现课程的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把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热点成果引入到课程中。
参会教师在对“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进行思考基础上,就以上两门通识课如何体现思维导向进行了交流,此外,还探讨了生态学专业在面向全校员工开设通识课时,内容的选择和授课方式如何既体现研究的前沿性,同时又兼顾文理科员工背景的差异,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2个多小时的研讨,课程负责教师明确了今后的建设思路和整改方向,参会的其他老师也表示受益匪浅,为建设卓越课程,以及后续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韩骥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