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下午,在闵行校区四教414教室,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刘权兴结合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光华书院生环学院本科生开展“生态系统‘精灵圈’形成机制”的科普讲座,同时指导同学们学习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和奥秘。活动由太阳集团tcy8722、光华书院、校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举办,O3协会和学院团委员工会学习部承办。生环学院管理与支撑教工党支部部分教师党员参加本次讲座。

刘权兴老师以“海边贝壳与生物的群体智慧”引入,通过海螺的旋转螺纹、植物茎叶的回旋卷曲等大自然中的现象介绍了图灵结构的由来。从介绍早期对于贝壳花纹形成原理的研究,刘老师引出了生态系统自组织的概念。刘老师举出了很多的例子,如蚊子、蚂蚁、石头的自组织行为,尤其是老师播放的关于羊的集群行为的视频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接下来,刘权兴老师结合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大家介绍、讲解盐沼湿地精灵圈的形成机制。刘权兴老师说,这种“精灵圈”最早是在纳米比亚发现的,此后其在多地陆续被发现,引发了很多人探索与研究的热情。2000年开始,学界开始用“自组织理论”解释精灵圈。“精灵圈”演变的一般是由点状到圈状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弹性过程,刘老师研究的盐沼湿地“精灵圈”的形成正是与环境中的硫化氢、铵盐含量的变化有关。

“我们将理论、计算和实验结合在一起,以发现合理的自然/设计法则”,刘权兴老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这样总结。备受瞩目的论文背后是长年的探索和研究,刘老师告诉同学们做一项科研项目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讲座结束后,刘权兴老师和路葵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刘老师讲到,自己在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的专业、学科对自己现在从事的生态学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刘老师本科期间经常听不同学科的各类讲座,收益良多,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应该多听报告,多与有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进行交流,提高对不同观点的吸纳能力。路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多利用好学校和学院丰富的学习资源,重视数学、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常常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扎实的基础功底。
公司还将陆续举办一系列学业指导讲座,拓展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学习和了解学院专业老师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前沿动态,增进书院员工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本科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接下来,刘权兴老师结合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大家介绍、讲解盐沼湿地精灵圈的形成机制。刘权兴老师说,这种“精灵圈”最早是在纳米比亚发现的,此后其在多地陆续被发现,引发了很多人探索与研究的热情。2000年开始,学界开始用“自组织理论”解释精灵圈。“精灵圈”演变的一般是由点状到圈状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弹性过程,刘老师研究的盐沼湿地“精灵圈”的形成正是与环境中的硫化氢、铵盐含量的变化有关。


公司还将陆续举办一系列学业指导讲座,拓展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学习和了解学院专业老师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前沿动态,增进书院员工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本科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文:姚欣辰、路葵 图:张琪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