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生环学院的防疫志愿者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志愿者的名额可真难抢啊,进群一周多我才终于凭着手速获得了一次志愿服务体验。我的工作内容非常简单,主要负责维持核酸队伍的秩序、提醒大家保持间距、提前准备好二维码等。虽然长时间的站立让人疲惫,但我仍然很开心能为校园抗疫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这段封校经历很好地体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素不相识的人会一起分享物资、“以物易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美好。期待疫情退散,春天如期而至。
2、臧其轩:生环学院21级硕士,学校防疫志愿者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几乎每座城市都面临着疫情的考验。我在家乡宿迁、大学所在地大连以及现今所在的上海,都居住过,也都享受过志愿者们的奉献与服务,我很敬佩疫情防控志愿者们。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尽自己的力,发微薄的光,希望志愿精神能够继续传递下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陶建平:生环学院21级硕士,学校防疫志愿者

自封校已经快要过去两周了,从一开始的稍显慌乱到后来的冷静面对,再到众志成城地对抗这次疫情,这背后是无数人的辛苦工作和坚守职责。作为一名员工党员,我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抗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报名了志愿者服务,成为了无数甘愿奉献的志愿者们的一员。当从被服务的对象成为志愿者,才明白他们的辛苦与责任,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度过这次疫情,迎来崭新的明天。
4、徐春晓:生环学院21级硕士,学校防疫志愿者

一直在志愿者群里潜水的我,这次终于抢到了志愿机会。志愿机会难得,让我更加体会到同学们对抗击疫情“疫”不容辞的决心,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志愿机会。我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维持检测队伍的秩序、提醒同学们保持间距。虽然我的工作并不辛苦,但是工作结束后的疲惫,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不易,更让我体会到那些工作量远超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们的辛苦付出。诚然战胜疫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凝聚在一起的、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一群人,我们终会拨开疫情的阴霾,笑着沐浴在胜利的阳光下。
5、上官于艺:生环学院21级硕士,学校防疫志愿者、楼层志愿者

之前一直是在宿舍楼里面做楼层的志愿者,虽然只是每天帮大家发饭,但还是很开心可以为同层的姐妹们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后来才加入志愿者群的,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这么积极,让我更是为自己之前的疏忽而感到羞愧。我抱着一腔热血等待着出去做志愿者的机会,然而我还是低估了大家的热情,一连三四天我都抢不到志愿者的名额,好在终于让我抢到了一次机会。做过志愿者后,我更能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艰辛和不易,我仅仅站了四个小时就已有些力不从心,而他们面对的是更辛苦的工作和更恶劣的环境,这真的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敬佩。疫情中的所有人都很不易,但是再长的路总会有尽头,再深的夜也会迎接黎明,再冷的寒冬也能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让我们相信国家,相信党,一起度过难关吧!
6、朱晗彬:生环学院21级硕士,学校防疫志愿者

志愿者群里面大家都很积极,踊跃报名,我很荣幸成为一名志愿者。我负责的工作是从教育超市里面搬运口罩以及水果到宿舍,然后清点数量分发给各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各位志愿者都在努力认真的工作着,负责服务好大家的后勤工作。我希望还能继续成为下一次的志愿者,继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疫情会过去,等到春暖花开日之时,让我们在美丽的华师大校园里重逢!
7、雷浪:生环学院21级硕士生,校园防疫志愿者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能够为学校的疫情防控提供服务,这不仅是一种幸运和骄傲,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加这次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我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我的耐心,更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未来的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是这场战疫的“战士”。
我们是“田螺姑娘”!
8、池云怡、赛碧乐、刘宗悦、丁睿、李嘉慧、刘如艳、卫梓亭:生环学院20级硕士,楼层志愿者

9、程蕾:生环学院21级硕士,楼层志愿者

疫情开始至今,这好像是我作为ECNUer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之接触,但我并不恐惧,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是强有力的学校,是我可爱的老师同学们!所以从第一天封闭,我就报名成为了一名楼内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本楼层同学们的三餐和物资发放,及帮助阿姨解决丢垃圾的问题。我很开心能在这个时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很开心能与其他志愿者小伙伴一起并肩奋斗。疫情终将退散,到时候我们相约赏花!加油上海,加油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