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cy8722各科教育人团队结合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员工的实际需求,主动作为,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彰显学术之光、人情之暖和育人之美。
“青春向党,‘疫’起前行”线上学术报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值五四青年节,为使大家开拓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关小红教授邀请到赵坤教授举办了一场以“基于单细胞技术的生物矿化实时原位研究”为主题的校级学术报告。赵坤教授从单细胞水平上MICP的原位实时观测、模板辅助的MICP法制备碳酸钙微图案、利用微液滴研究MICP中ACC的动力学及其力学特征这三个方面,简要地汇报了其课题组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完毕之后,大家针对本次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不懂的问题,由赵坤教授耐心地一一指点、解答。

“致敬青春,共同战疫”五四青年节特别活动
2022年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生环学院生物多样性科教合力育人团队精心策划组织了一场“五四致青春特别活动”。活动由刘宇老师主持,团队成员何芳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分享了自己早年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本次报告共吸引了来自中山大学、阿尔伯特大学、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等600余人次参加。活动中何老师从自身求学经历谈起,讲述了自己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何老师总结到,做科研一是要勤奋,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勤奋是必不可少的科研要求;二是要写作,他强调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的积累,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优美的写作案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随后,何老师做了《Dance with the abundant:How rare species survive in nature》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稀有种的普遍性及研究热点问题、负密度依赖的理论模型和实验研究结论。本次活动通过与杰出科研前辈的交流互动,极大调动了同学们为科研事业而奉献的热情,激励同学们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

“师生同心,‘疫’起学习”师生联谊活动
为针对性解答同学们关于科研、学习中的困惑,促进师生交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员育人工作,生环学院“生态岛”科教育人团队于2022年4月30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第二次师生联谊活动。首先,宋坤老师为大家带来“浅谈数据分析”分享,他表示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想清楚数据的目的,第二步选择对应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第三步开始进行数据分析。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周小奇老师组的董明秋同学为大家分享《厘清文章写作思路,以introduction为例》。从论文基础框架引入前言结构,董明秋同学强调需要向读者介绍研究的大背景,之后再缩小范围,明确现有科研的空白和不足,说明研究的目的和创新性。第三环节是邓泓老师组的李然同学给大家分享《今天你被导师关爱了吗》,与大家交流的是“如何高效的与导师沟通”问题。通过见导师、与导师发信息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引出“与导师高效沟通”是大家日常都会面临的难题。


“朋辈引领,携手抗疫”线上交流活动
2022年4月20日,生环学院科教育人11号战队组织了第二次线上交流活动。甄广印老师邀请了现在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毕业生牛承鑫和正在北京大学修读硕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周煜晗同学给大家分享“外面的世界”。牛承鑫向大家介绍了他在封校期间是如何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介绍了同济大学正在开展的线上讲座,希望同学们不要只是“躺平”,而是关注各种各样的线上讲座和论坛,做到“停摆不停学”。周煜晗同学则是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给大家分享了一下本科阶段的学习经验。王佳懿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她在宿舍进行的瑜伽训练心得和体会,展示了她封校一个月期间强身健体的成效。

“聚焦就业,温暖人心”线上就业分享
2022年4月22日,生环学院科教育人第12战队组织了第三次线上交流活动,邀请了已经毕业的员工分享教师应聘经验。首先郑泽梅老师介绍了考取教团队格证的整体流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教资笔试和面试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析了一些应聘教师的成功案例。之后,王希华老师分享了师范生涯的切身体会,讲述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并且鼓励大家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的方式努力提升自己。接着郑泽梅老师邀请自己的四位员工:林仪华、李旭、宋晶晶、尚怡静为大家详细分享教师应聘经验和工作感悟。林仪华介绍了自己应聘深圳教师的一些经历和考编流程;李旭提醒大家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大方得体,展现出控班的意识,以及在担任教师过程中,学校会对新教师布置的一些教育科研任务等,让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宋晶晶讲解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自然老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以及自己在去年赴西双版纳交流的经历;尚怡静分享了自己担任初中生命科学老师的体会与思考。

“‘疫’路有你,‘疫’起前行”线上分享活动
2022年4月26日,王兆慧老师课题组组织开展了科研学习、志愿服务分享、隔离生活的线上交流会。首先,由课题组的同学各自汇报了最近的科研进展;其次,李小蝶同学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担任楼层垃圾分类志愿者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鼓励大家勇于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心态;夏雨琪同学则分享了自己的隔离日记,向大家展示了研寓风光,鼓励大家在挑战中变化,在挑战中成长;最后,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近期生活,展现疫情当下的“亲情维系”。
星星守望相助总会聚集成照亮的光芒,平安健康校园需要每个人的守护。相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阴霾都会被驱散,共克时艰,重现蓝天!
“青春向党,‘疫’起前行”线上学术报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值五四青年节,为使大家开拓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关小红教授邀请到赵坤教授举办了一场以“基于单细胞技术的生物矿化实时原位研究”为主题的校级学术报告。赵坤教授从单细胞水平上MICP的原位实时观测、模板辅助的MICP法制备碳酸钙微图案、利用微液滴研究MICP中ACC的动力学及其力学特征这三个方面,简要地汇报了其课题组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完毕之后,大家针对本次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不懂的问题,由赵坤教授耐心地一一指点、解答。

2022年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生环学院生物多样性科教合力育人团队精心策划组织了一场“五四致青春特别活动”。活动由刘宇老师主持,团队成员何芳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分享了自己早年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本次报告共吸引了来自中山大学、阿尔伯特大学、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等600余人次参加。活动中何老师从自身求学经历谈起,讲述了自己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何老师总结到,做科研一是要勤奋,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勤奋是必不可少的科研要求;二是要写作,他强调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的积累,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优美的写作案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随后,何老师做了《Dance with the abundant:How rare species survive in nature》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稀有种的普遍性及研究热点问题、负密度依赖的理论模型和实验研究结论。本次活动通过与杰出科研前辈的交流互动,极大调动了同学们为科研事业而奉献的热情,激励同学们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

为针对性解答同学们关于科研、学习中的困惑,促进师生交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员育人工作,生环学院“生态岛”科教育人团队于2022年4月30日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第二次师生联谊活动。首先,宋坤老师为大家带来“浅谈数据分析”分享,他表示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想清楚数据的目的,第二步选择对应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第三步开始进行数据分析。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周小奇老师组的董明秋同学为大家分享《厘清文章写作思路,以introduction为例》。从论文基础框架引入前言结构,董明秋同学强调需要向读者介绍研究的大背景,之后再缩小范围,明确现有科研的空白和不足,说明研究的目的和创新性。第三环节是邓泓老师组的李然同学给大家分享《今天你被导师关爱了吗》,与大家交流的是“如何高效的与导师沟通”问题。通过见导师、与导师发信息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引出“与导师高效沟通”是大家日常都会面临的难题。

“员工助力,云端分享”专题报告
2022年4月12日,杨凯、车越老师邀请上海市政总院景观院的任翔宇博士/高工,做主题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应用与思考”的报告。任翔宇博士密切结合市政总院景观院承担的相关工作和工程实践,分享了滨岸带规划、流域规划、河流景观规划、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规划等景观设计规划项目案例,生动讲解了生态学理念和方法在不同尺度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22年4月20日,生环学院科教育人11号战队组织了第二次线上交流活动。甄广印老师邀请了现在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毕业生牛承鑫和正在北京大学修读硕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周煜晗同学给大家分享“外面的世界”。牛承鑫向大家介绍了他在封校期间是如何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介绍了同济大学正在开展的线上讲座,希望同学们不要只是“躺平”,而是关注各种各样的线上讲座和论坛,做到“停摆不停学”。周煜晗同学则是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给大家分享了一下本科阶段的学习经验。王佳懿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她在宿舍进行的瑜伽训练心得和体会,展示了她封校一个月期间强身健体的成效。

2022年4月22日,生环学院科教育人第12战队组织了第三次线上交流活动,邀请了已经毕业的员工分享教师应聘经验。首先郑泽梅老师介绍了考取教团队格证的整体流程,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教资笔试和面试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析了一些应聘教师的成功案例。之后,王希华老师分享了师范生涯的切身体会,讲述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并且鼓励大家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的方式努力提升自己。接着郑泽梅老师邀请自己的四位员工:林仪华、李旭、宋晶晶、尚怡静为大家详细分享教师应聘经验和工作感悟。林仪华介绍了自己应聘深圳教师的一些经历和考编流程;李旭提醒大家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大方得体,展现出控班的意识,以及在担任教师过程中,学校会对新教师布置的一些教育科研任务等,让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宋晶晶讲解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自然老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以及自己在去年赴西双版纳交流的经历;尚怡静分享了自己担任初中生命科学老师的体会与思考。

2022年4月26日,王兆慧老师课题组组织开展了科研学习、志愿服务分享、隔离生活的线上交流会。首先,由课题组的同学各自汇报了最近的科研进展;其次,李小蝶同学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担任楼层垃圾分类志愿者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鼓励大家勇于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心态;夏雨琪同学则分享了自己的隔离日记,向大家展示了研寓风光,鼓励大家在挑战中变化,在挑战中成长;最后,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近期生活,展现疫情当下的“亲情维系”。

星星守望相助总会聚集成照亮的光芒,平安健康校园需要每个人的守护。相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阴霾都会被驱散,共克时艰,重现蓝天!
文:吴菲儿 图:各科教育人团队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